新华社北京4月2日电 题:数据产量超32ZB!数字中国持续释放“数”活力
新华社记者严赋憬
数据,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每个人却早已身处数据海洋之中,日常点滴汇聚成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数据资源。
全国数据工作会议上的最新信息显示,经初步测算,2023年我国数据生产总量预计超32ZB。这表明我国已是全球数据大国,让流动的数据创造更多价值包養是未来方向。
海量数据来自哪里?
打开手机,外卖记录生成个人饮食喜好;在订单、库存和交货期里,藏着企业的供应链信息;人口、医保、就业数据的统计,是政府民生的直接反映……数字中国的活力无处不在。
数据能给社会发展带来什么?
我们以一份医疗数据为例:如果用于医生诊断,可以看出一个病人的病因甚至病情发展;如果用于医药企业,这是新药研发的重要参数,直观反映药品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果用于保险包養行业,能够作为基础信息帮助实现定制化保险产品。
万物互联时代,一数据激起千层浪——同一个数据,不仅可以重复用于不同场景且不会损耗,还可以发挥“助燃”作用,规模效包養網益巨大,这就是数据要素区别于土地等其他要素的特性。
有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包養網比較长0.2个百分点。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最大优势,在于“数乘万物”。如同数学算式上从一级运算跨越到二级运算,数据要素带来的是指数级别的倍增。
放眼望去,无论是借助气象土壤数据实现农业精准作业,还是通过数字化改造让钢铁生产更加可控,抑或是综合研判车、路等多方数据开发自动驾驶,数据正加速与千行百业相结合,发挥出乘数效应。
与此同时,不论是传统产业数字化改造,还是充分借助数据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宝贵的数据又从千行百业中产生,得以继续被开发利用。数据与产业,相互促进,相互激发,迸发出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动能。
数据多,更要把“数包養”用好。
2015年,我国提出“互联网+”;2019年,我国将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数字中国;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对外发布,搭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我国对数据开发利用稳步推进。
然而,数据应用潜力释放不够,数据壁垒、数据孤岛阻碍数据流通,数据隐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数据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难题。
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应运而生,统筹数字中国、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建设工作,加快破局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正是数据大国对于数据要素开发利用和数据要素健康发展的前瞻性布局。
数据价值必须在应用场景中才能实现。面向未来,怎样让流动的数据赋能更多实体产业?
一言以蔽之:让“数”好用,把“数”用好。
——让数据供得出。
数据不同于传统生产要素的特性,使得产权界定变得较为困难。谁有权利持有,谁能加工使用,谁能经营相关产品? 国家数据局表示将围绕数据产权、交易流通、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出台相关政策文件,为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让数据流得动。
流动的数据才能带来价值,数字基础设施是数据流动的前提。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加快构建联网调度、普惠易用、绿色安全的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通过优化算力布局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同时探索布局数据基础设施,打造安全可信的流通环境,为促进跨行业、跨地域数据要素流通、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让数据用得好。
不同于其他传统要素,数据只有与场景结合,才能改变传统生产函数,更好实现数据价值。国家数据局全力推动“数据要素×”行动,山东、辽宁等围绕政务服务、产业发展等积极打造各类数据应用场景。
加快推动数据在不同场景中发挥出千姿百态的乘数效应,我国数据基础资源优势将不断转化为经济发展新优势。未来的数字中国将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