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去九宮格會議思考_中國網

台灣包養

——基于“863”計劃相關項目的啟示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關鍵核心技術是塑造國際競爭優勢,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國之重器,具有基礎性、體系性、引領性、戰略性等關鍵特征。

關鍵核心技術已成為當今大國戰略博弈的主要戰場。一方面,國家之間關鍵核心技術一旦出現代際差距,先進國家就有可能利用出口管制等手段對落后國家實施“定點打擊”與“卡脖子”式打壓;另一方面,后發國家則有機會借助布局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實現趕超跨越與格局重塑。當前我國正處在與歐美發達國家快速縮小科技差距,從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從科技大國向建設科技強國奮進的關鍵階段,如何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值得深入思考的戰略問題。

國家戰略視角下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意義

搶占新興領域科技制高點,塑造全球競爭新優勢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人工智能、清潔能源、先進材料、生物制造、通信和空間等新興領域的“關鍵和新興技術”(CETs)將成為一國贏得未來競爭優勢乃至重塑全球發展格局的關鍵變量與驅動力量。美國為確保在關鍵和新興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于2020年發布《關鍵和新興技術國家戰略》(National Strategy for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并于2022、2024年持續更新“關鍵和新興技術清單”(以下簡稱“CET清單”)。我們要掌握新一輪國際競爭的主導權,就必須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就是要在大國戰略必爭的新興領域前瞻布局、率先發力,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塑造全球競爭新優勢。

下好顛覆性創新先手棋,開辟高質量發展新賽道

錢學森先生曾多次提出,國防科技創新不能只滿足于“追尾巴”和“照鏡子”。追趕者身份已不足以驅動我國長期可持續發展,對手不怕我們尾隨追趕,最怕我們另辟蹊徑。2023年2月16日,美國司法部和商務部宣布成立“顛覆性技術打擊小組”,圍繞半導體、人工智能、未來通信、新能源、新材料、醫藥等顛覆性技術(disruptive technologies)領域,對挑戰美國主導地位者進行打擊。我們要贏得未來發展的主動權,就必須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就是要以我為主,主動求變,從根本上扭轉跟蹤追隨的思維慣性和亦步亦趨的路徑依賴,以顛覆性創新開辟新賽道,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非對稱”優勢,早日實現“換道超車”,以科技主動贏得國家發展的戰略主動,塑造全球發展的新格局。

“863”計劃的實施背景及其現實比較

實施背景

1983年,時任美國總統里根宣布實施《戰略防御倡議》(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以下簡稱SDI;亦稱Star Wars Program,即“星球大戰計劃”),旨在針對蘇聯的戰略洲際核九宮格導彈,構成戰略防御威懾系統,同時全面推動美國高技術發展。為在新興技術領域不落人后,1986年3月,王大珩等4位科學家給中央寫信,提出《關于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鄧小平同志指示:此事宜速決斷,不可拖延。經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后,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代號“863”計劃),選定生物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激光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和新材料7個領域開展高技術研究。

現實比較

從外部競爭環境來看,20世紀80年代,美蘇博弈加劇,全球仍處冷戰格局,世界主要國家都為爭奪高技術這一國際競爭制高點而制定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1983年,美國開始實施“星球大戰計劃”,西歐國家制定“尤里卡計劃”,日本實施《十年科學技術振興政策》等。王大珩等4位科學家在《建議》中清醒地指出:真正的高技術是花錢買不來的,高科技研究取得的成果是要花力氣和時間的。當前全球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面對美西方國家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持續打壓與極限施壓,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我們必須在事關全局和長遠的戰略性新興領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盡快形成全球性競爭優勢,盡早贏得戰略主動。

從內部發展需求來看,20世紀80年代,全球開啟多極化進程,發展成為各個國家最為關注的問題,科學技術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愈發明顯、科技對綜合國力提升的貢獻日益凸顯。此時中國剛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國家希望通過利用科技資源加快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包括設立“863”計劃、“星火計劃”等,都是引導科技體系真正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要以科技創新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經濟發展動力與模式由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夯實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

從全球科技發展態勢來看,20世紀80年代,科學技術前沿孕育著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以微電子技術、生物工程技術、新材料為標志的技術革命在世界范圍內掀起了高技術發展浪潮。“863”計劃在啟動之初就敢于瞄準激光技術、航天技術、信息技術等一批發達國家涉足未深的新興前沿領域前瞻布局,勇于在大國戰略必爭之地搶占制高點,占領主陣地。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我國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綠色能源等新興領域與主要發達國家處于同一起跑水平,甚至在量子通信、鐵基超導等若干關鍵方向具備領跑優勢。在新興領域,我們必須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加快搶占戰略必爭領域科技制高點,實現我國科技實力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

總的來看,當年“863”計劃實施的外部環境、內部需求,以及所處的科技態勢都與當前具有諸多相似之處,因此總結歸納“863”計劃相關項目的攻關經驗,對于當前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與參考價值。

“863”計劃相關項目開展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經驗

圍繞國家戰略需求確定有限目標

美國SDI計劃是一個全方位的全球性防御計劃,其中所提到的高技術戰略目標雖在當時具有一定的科學原理基礎,但具體目標、性能指標、技術路線等并不明確,甚至在應用場景與預期效果中存在蓄意夸大與虛假誤導的迷霧成分。我國作為后發國家,彼時剛剛改革開放,經濟實力不允許也不應該像蘇聯全部鋪開來對標競爭,“863”計劃相關項目從全球高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現實情況出發,采取“有限目標、突出重點”的目標原則來應對高技術國際戰略競爭。

戰略目標:實現國家意圖,確定有限目標

“863”計劃相關項目涉及的航天技術、激光技術等都屬于國際高技術前沿領域,都是開創性、高難度、長周期的大科學攻關項目。為了不花冤枉錢,不走彎路,取得高效益,各領域主題首先要做好戰略研究。通過戰略研究制訂本領域的發展藍圖,明確研究方向、任務目標、指導思想、研究重點和具體技術路線等,注重走中國特色的高技術發展之路。

“863”計劃相關項目確定戰略目標的首要原則就是以國家需求為重,注重國家戰略方針對新興技術研發的需求牽引與價值判斷,特別是在解決“人有我無”且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需求時,必須堅決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實現國家戰略意圖。對于SDI計劃中提出的戰略目標,則采用審慎務實的科學態度加以分辨甄選,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采用“原理上可驗證、技術上可實現、工程上可放大”三原則排除SDI計劃中迷霧成分。注重從本國戰略需求與國情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有限戰略目標。針對SDI計劃中的薄弱環節,注重發展我國長板技術優勢能力為目標,著眼于打造非對稱優勢,著手形成“技術突襲”能力。

戰術目標:虛態牽引,集成驗證

“863”計劃相關項目在設定具體研究目標、設計研究路線時注重遵循“第一性”原理,堅持問題導向,善于從物理研究的基本原理與底層邏輯中探索領域研究方向,構想顛覆性創新思路。特別是在許多新興關鍵技術的諸項目標參數尚未完全固化、部分存在定理尚未證明的情況下,通常采用確定一個階段目標的總體概念和基本設想來牽引多方開展研發協作(即“虛態牽引”)。虛態目標中有些線條是清晰的,有些線條是模糊的,可通過深入研究使其逐步清晰。在虛態目標牽引下,多領域技術專家解析基本科學問題、研究關鍵核心技術、規劃技術實現路線、凝練技術突破難點重點、提出關鍵技術措施,初步回答科學技術可行性問題。經過多輪專家研討與實驗迭代,以及多路徑、小規模的原理性探索驗證與快速低成本試錯,通過概念研究與系統論證的相互促進,同時借助情報分析對具體目標發揮去偽存真、優化修正的作用,使關鍵技術裝備的任務目標逐步清晰并最終確定。

“863”計劃相關項目為做好先期概念技術的綜合集成,采用一系列由易到難、由簡入繁,集成度由少到多,由基礎性到系統性的先期技術集成實驗(PTIE)來驗證物理和技術上的可行性,通過部件級或分系統級的技術綜合集成,深入考核集成的可行性和風險,以及相關技術之間相互作用的有效性、可靠性與兼容性,為進一步進行全系統級的技術綜合集成提供成熟而實用的預研成果,減少技術工程化應用風險,提高產品的研制效率。

目標導向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項目組織機制

國家屬性,層級管理。“863”計劃相關項目以國家行為的“全國一盤棋、通盤大協作”集中實施項目統一組織管理,以代表國家意志、實現國家目標的重大任務機制部署推進,以舉全交流國之力的中央財政專項撥款保證研究經費。由任務下達機構負責領域項目的總體組織,組建并領導領域專家委員會,下達中長期計劃,分配各領域項目經費。由領域專家委員會負責組建主題專家組,各主題專家組按照領域辦公室部署,負責任務目標分解,確定課題承擔單位,負責研究進度管理與任務驗收。

責權統一,協同一致。“863”計劃相關項目的課題責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法人(需指定明確的課題組長),對主題專家組負責,負責確定研究路線、人員團隊選用、具體推進研究工作、課題進度把控、課題經費分配等任務,統一調動人、財、物資源集中力量實施項目任務。主題專家組負責任務目標研究、課題指南編制、招標投標評審、課題管理驗收等關鍵環節。這樣既保證了課題承擔單位責任人可以有效調動整合單位資源、相對獨立自主地實施國家研究任務,又由各級專家組保證了高技術研究課題目標方向的科學性與可行性。

動態競爭,柔性組隊。“863”計劃相關項目以招投標制為主,擇優委托為輔的方式以國家任務形式部署項目、分撥經費,充分發揮國家戰略目標統籌下的協作機制與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競爭機制優勢,通過打破部門、地區界限集中優勢力量實施項目任務。例如,激光團隊就是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及高校和有關研究所組成。“863”計劃相關項目針對一些特定攻關任務采用“動態競爭”方式:一方面支持不同單位圍繞同一目標采用不同技術路線開展并行攻關研究;另一方面采用“紅藍軍”對抗方式,專門配備專業驗證團隊對研究成果進行實證檢驗糾錯。特別是對于一些技術路線尚不清晰的新興技術方向,前期采用小規模資助方式支持多路線探索,由專家組根據前期探索結果確定最終總攻方向,把控技術研發狀態、確保總體進度。而對于一些需要協調多類型試驗裝備、多領域專家團隊聯合攻關的科技任務,則采用“柔性組隊”的方式構成聯合研發中心,基礎研究、應用研發、試制試裝全鏈條協同實施開發任務。為了鼓勵創新,各領域都可自主安排適當比例的非共識課題,由領域專家組成員署名推薦后,報領域辦公室批準后實施。

宏觀管理,交叉協同。“863”計劃項目以目標管理為主,由領域專家委員會負責、領域辦公室負責具體項目管理。作為實施領域管理的組織機構,負責本領域各主題的管理,并代表組織實施部門與課題責任人簽訂課題任務合同書,全面負責項目各項事務的管理協調。項目管理辦公室之間建立有制度化的協調協同組織,提升了整個項目管理體系的運行效率。課題管理實行宏觀管理,只在項目重大時間節點進行考核檢查,給予課題負責人較大的自主管理權限。項目研究工作遵循合同任務書中確定的目標開展,但高技術實際研究中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計劃進行,針對實際研究中出現的變化,課題負責人可通過與下達部門以及專家組溝通,及時調整優化研究計劃。“863”計劃相關項目根據裝備研究需求,從戰略規劃階段,到技術攻關階段與技術集成驗證階段,再到工程化(規模放大)與裝備化(試裝)階段中,都注重發揮多類型機構協同攻關優勢,以及組織調動多領域優勢力量開展交叉創新。

主動糾錯,事后復盤。“863”計劃相關項目的主題專家組敢于自我否定,主動糾錯。例如,對于經過一段時間探索但依據總體目標判定當前缺乏可行性的技術研發方向,主題專家組經過綜合研判后敢于主動叫停,避免課題承擔單位的人財物浪費。“863”計劃相關項目在研究任務完成后或研究推進到一定階段時,組織所有基礎研究與設計研發人員進行事后復盤,對技術研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匯總整理后統一進行集中處理,使得項目研究不留疑點,也為后續研究累積經驗。

專家管理機制

“863”計劃相關項目按領域、主題、專題和課題分為4級。各領域設專家委員會,實行首席科學家負責制,各主題項目設專家組。領域專家委員會和主題專家組成員由各部門推薦,通過評審考核,擇優錄取。各領域的中長期計劃和年度課題計劃由專家委員會、主題專家組同各領域辦公室負責制定。以科技專家民主決策為主的管理體制較好地適應了高技術快速發展變化的特點,提高了決策質量和效率,降低了決策成本。

戰略科學家領銜頂層設計。“863”計劃相關項目設立專家顧問組,負責對計劃從戰略層面上進行決策咨詢和監督評估,自始至終都有朱光亞、陳能寬、于敏、張存浩、謝家麟等一批科學技術領導者與戰略科學家站在國家高度,從科技前沿和戰略需求的角度,提出戰略性、前沿性、前瞻性的體系化布局與系統化推進方案。“863”計劃相關項目設立領域專家委員會,負責組織本領域技術發展戰略與趨勢預測研究,對本領域計劃的執行情況進行咨詢、監督和評價。領域專家委員會是技術指揮與行政指揮合一的決策機構,賦予科學家技術路線決定權、經費支配權。領域專家委員會在首席科學家領導下確定各主題的研究目標與重點任務,開展主題專家組的搭建工作。

主題專家組負責任務部署與組織督導。“863”計劃相關項目有明確的責任專家制,各主題設有主題專家組負責本主題項目的組織實施、過程管理和相關重大專項的協調,具體提出主要研究方向和戰略目標,根據批準的戰略目標論證報告,將需求目標分解為專題與課題,并在課題實施全程進行管理與監督指導,在全國范圍內遴選優秀的科學家團隊承擔攻關任務。主題專家組對項目實施全過程都負有監管責任和權利,一方面統籌銜接項目實施的多個環節與不同方向,另一方面確保項目執行效果符合戰略規劃目標。

總體單位負責技術抓總與協調指揮。“863”計劃相關項目在21世紀初開始設立重大專項后設有總體單位,在業務上接受重大專項專家組的直接指導,負責擬定重大專項的總體技術方案與質量控制,協調各大系統間的工作進展與技術接口。總體單位將專家組的技術決策能力與行政單位的工程實施能力有效結合,確保項目實現預期技術目標。

不拘一格注重人才選拔培養

關鍵人才選拔。1986年11月22日,國家科委協調相關部門共同開始實施“863”計劃專家推薦工作,共計有30多個部委推薦專家候選人超過300人次。科學技術部領導親自到科研院所、高校尋找人才,實地考察并逐一了解專家情況。各領域經過嚴格篩選確定候選專家,再以座談會的形式組織考察專家綜合水平。

青年人才培養。“863”計劃相關項目多為全新研究領域,既嚴格遴選有能力的專家,也重視任用優秀的年輕人,特別是支持和信任名不見經傳的中青年人才挑大梁。經過“863”計劃所搭建的平臺鍛煉,一批中青年科研人員從參與項目,再做主題專家,再到成長為專題組包括總體組組長,大批中青年領軍人才脫穎而出。例如,“十一五”期間,“863”計劃專家委員會中45歲以下的委員達到94人,占總人數的60%,課題負責人中年齡在45歲以下的超過50%。

重視學科建設與交流合作

注重學科建設發展。“863”計劃相關項目注重“以任務促學科”,鼓勵課題負責人培養成長為學科帶頭人,鼓勵項目實施單位在承擔任務時培育新的學科增長點與新興學科研究方向,同時也鼓勵依托項目任務改造優化學科專業,推進學科專業優化重組。例如,“863瑜伽場地”計劃課題“地雷智能系統”經過6年攻關,對高技術在地雷爆破武器中的運用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成功開發了達到20世紀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內首臺地雷智能系統樣機,使“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學科有了新的發展支柱,學科很快取得了博士學位授予權,課題主要負責人都已成長為學科帶頭人。

注重情報分析國際合作。“863”計劃相關項目為避免“閉門造車”,設有專門的科技情報團隊,針對領域國外進展進行情報收集分析與評估研家教判,特別是對于情報的可靠性、正確性和權威性進行專業評估。一方面對于國外發布的迷霧型科技進展進行甄別篩選、去偽存真,另一方面針對我國領域的技術路線,代表國家利益開展可行性評估與預期潛力評價。通常在主題專家組會議上一般都由情報專家報告領域國內外最新研究進展與發展趨勢判斷,對我國技術定向與裝備選型甚至戰略研究方向動態調整都起到了重要參考作用。“863”計劃相關項目注重國際合作,盡量借鑒采用國外成熟的先進技術、不搞重復性研究、減少研制費用、縮短研究周期。

發揚愛國奮斗的科學家精神

“863”計劃從一開始就提出了“公正、創新、求實、協作、奉獻”的“863”精神,參加“863”計劃的科研人員把國家需要與個人理想緊密結合在一起,將發展高技術事業作為崇高的使命,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例如,激光技術首席科學家陳能寬院士在領導專家組工作中注重“全國一盤棋”,當好“國家隊”,注重發揮來自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國防工業部門每位專家的特長和經驗,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在課題設置中,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方針,既引進競爭機制,又發揮全國協作精神,力求把任務落實到真正有優勢的單位和專家個人。

新型舉國體制下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的思考

領域抓總開展頂層戰略研究、統籌協調多方聯動

當今新興領域的科技競爭已不再局限于單點技術的突破,已然拓展到國家層面技術體系的整體比拼與產業生態的戰略搶位。因此,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從頂層系統設計與多主體協調聯動兩方面重點發力。

頂層設計技術攻堅總體戰略。借鑒“863”計劃相關項目注重戰略研究、發揮戰略科學家作用等經驗做法,打破現有普遍依據學科前沿進展的立項模式,健全以國家重大需求場景驅動的技術攻關選題與任務部署機制。在國家層面選任一批本領域研究積累深厚、跨領域理解貫通能力出色、具備大兵團科技攻關指揮經驗、熟悉科技與產業發展基本規律的科學技術領導者與戰略科學家,組成新興領域專家委員會,代表國家利益、體現國家意志,將國家在新興領域的重大需求轉換為關鍵科學問題與重大科技任務,從科學基礎的原創性、技術體系的系統性與應用轉化的可行性出發,提出技術攻關的總體戰略目標與各分子技術系統的研發任務。特別是要注重通過“虛態牽引”的概念研究論證,初步回答技術方向的可行性,梳理提出攻關任務的關鍵目標。同時針對新興領域研究的不確定性特征,賦予領域專家委員會依據科學判斷的決策空間與容錯機制,敢于根據國家重大需求大膽支持一批應用潛力大、開發周期長的新興研究方向,前瞻謀劃一批引領性強、帶動面廣的技術攻關任務。特別是戰略科學家基于科學原理突破與技術交叉應用提出的顛覆性技術研發思路,在經過專家委員會討論后可通過專項形式定向委托實施。

多方聯動打造新興領域產業生態圈。借鑒“863”計劃相關項目引入市場機制經驗,特別是針對當前新興領域技術研發具有高度復雜性,成果轉化存在“看不懂”“接不住”“跟不上”等“市場失靈”問題,協調引導大中小企業、科技中介、金融資本、核心用戶等多主體早期介入技術研發與集成熟化的全過程,深度參與技術驗證與成果轉化全流程,共同形成全行業普適的技術架構與產品標準,暢通新興領域技術突破帶動新興產業萌芽成熟的快車道。同時要注重協同新興領域多方創新主體在多方創新主體在技術和市場高度不確定性下形成全球產業競爭戰略并采取協調行動,以創新聯合體、研發共同體等耦合優勢創新鏈與產業鏈資源力量,聯結打造一批新興領域產業生態圈,筑牢關鍵核心技術底座與產業生態發展基九宮格礎。

打造定位清晰、目標明確、協同高效的攻堅力量體系

當今新興領域的重大科技攻關已從作坊式的小團隊單打獨斗,演變成為大兵團體系化協同作戰。因此,打贏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要從多目標引導提升主體攻堅作戰能力與一體化指揮形成技術攻堅合力兩方面重點突破。

依托多類型機構打造高水平攻堅主體。借鑒“863”計劃相關項目任務部署經驗,以主責單位負責制保障重大研發任務實施。進一步明確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等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使命定位與目標導向,建立與其使命責任相一致的任務部署、績效評價及資源支持體系,避免機構間同質化競爭與領域內低水平重復。國家實驗室,重在解決關鍵核心技術的底層源頭問題,打好方向性、集團化、長周期的持久戰,成為戰略必爭領域催生關鍵核心技術的策源地與保障國家科技安全的壓艙石。全國重點實驗室,要轉學科導向為需求導向,實施好目標明確、路線清晰、場景豐富的定向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拔點”作戰任務,與國家實驗室形成協同作戰能力。國家科研機構,充分發揮建制化優勢,緊密結合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原創性、引領性、體系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在搶占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高水平大學,發揮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與人才集聚優勢,成為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探索的探路者與生力軍。科技領軍企業發揮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臺的優勢,以市場為導向整合熟化、轉化應用關鍵核心技術,搶占新興產業鏈上的創新主導權,提升未來產業的生態控制力。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中小型企業等研發主體,進一步破除其承擔國家任務的限制,以突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帶來的超大市場份額與超額利潤引導其承擔國家攻關任務。同時注重鼓勵發展九宮格項目機制之外的風投項目路演、顛覆性技術大賽等多類型的技術攻堅推動模式。

按照多層級協同構建一體化指揮體系。借鑒“863”計劃相關項目任務管理經驗,設置科學技術領導者與領域戰略科學家構成的協調領導小組,發揮新興領域攻堅“司令部”作用,代表國家實施全國攻堅任務的組織協調,建立領域重大問題協調解決機制。設立主管部門項目管理單位、領域資深科學家及產業界代表構成的組織實施辦公室,發揮作戰“指揮部”作用,依據戰略目標體系化耦合與分解機制,采用競爭擇優與定向委托等形式遴選國內外優勢力量,組織調動跨部門、跨單位的集團化作戰。調動國內優勢科技情報力量,發揮“偵查營”的耳目、參謀作用,實時感知領域國內外科技、產業及政策動態,為指揮決策快速反應與調整優化技術路線提供可靠信息。依托國家科研機構或科技領軍企業設立重大技術專項的總體機構與技術抓總單位,保證技術研發任務能夠“分得出、收得來、用得上”。特別是對于目標明確但路徑不清晰的技術研發任務,可以采用多主體“賽馬制”共同推進。依托領域高水平專家設立評估評價機構,代表國家利益對技術攻堅方向的研究進展與應用潛力進行階段性評估。

營造良好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創新生態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涉及多要素、多主體、多環節、多部門的復雜系統工程,要在實踐載體、制度安排、政策保障、環境營造上持續用力,以制度創新保障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建設高效完備、保障有力的創新要素體系。借鑒“863”計劃相關項目人才培養經驗,完善新興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人才的使用培養機制,健全承擔關鍵核心技術攻堅任務的人員評價體系與晉升通道,明確激勵年輕人“挑大梁”的任務組織部署機制與條件比例要求,鼓勵更多“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頭”的科研人員投身科技攻關。試行決策層與執行層分離、行政決策管理與技術決策管理雙重負責的領導組織體制,建立清晰合理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發及成果轉化的分類考核與激勵機制。加快建設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科學裝置、實驗平臺、儀器設備等軟硬件環境,特別是對于一些“人有我無”的核心科學儀器設備與功能軟件,要與技術研發一體九宮格化規劃、一體化攻關。建立“以需求定任務,以任務定經費”的攻關經費保障體系,進一步探索科研經費包干制,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

完善多主體投入、多路徑探索的科研攻關機制。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探索中央、地方、企業、金融與社會資本、高校院所等多主體投入的新興技術熟化轉化機制,合理設計出資比例與收益權利,促使出資人與收益人共同發力、各取所需。構建“另辟蹊徑”的顛覆性技術創新支持體系,完善“寬容失敗、大膽試錯”的多路徑探索支持機制。完善權責清晰的組織領導與任務協同機制、立項與退出機制、知識產權使用與收益分配機制等多元機制,充分調動多主體積極性與創造力。以更加開放自信包容的姿態加強國際合作,不拘一格調動全球優勢科研力量參與新興領域核心技術攻關。

弘揚“唯實求真、協力創新”的科學家精神。要鼓勵和激勵廣大科研人員大力傳承弘揚“863”精神,挖掘當年“甘于奉獻、勇于創新、善于協作”的典型案例,發現當前彰顯科學家精神的鮮活事跡,以身邊人、身邊事不斷增強科技人員“報國為民”的使命感與榮譽感,減少科研評價中“搶帽逐獎”對協同攻關機制的不利影響。同時在全社會營造崇尚科技英雄、尊重科技人才、關注科學突破、支持科學研究的濃厚創新氛圍。

(作者:白光祖、孟鴻飛、王強,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李莉、曹曉陽、展咪咪、李靜,中國工程科技創新戰略研究院;劉安蓉、崔磊磊,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程博,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杜祥琬,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 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