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法去九宮格交流治守護百里漓江碧水清波_中國網

台灣包養

鬼斧神工天琢成,桂林山水甲天下。秀美的漓江像一條綠絲帶,蜿蜒曲折穿過廣西桂林,盤繞在萬點峰巒之間,形成“百里漓江,百里畫廊”。

“全中國、全世界就這么個寶貝,千萬不要破壞”“這是大自然賜予中華民族的一塊寶地,一定要保護好,這是第一位的。”2021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漓江考察時強調。

殷殷囑托回響耳邊,一場守護一江碧水的全民行動持續展開。兩年多來,從“治理”到“智理”,桂林將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現代科技與漓江生態保護執法司法行動深度融合,探索打造“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工作模式,有效提高漓江保護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為實現“智山慧水,生態漓江”的發展愿景提供堅強的法治保障。

以“智慧之翼”精準感知青山碧水的“喜怒哀樂”

前不久,在“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聯動中心,桂林市委政法委組織了一場以“智慧執法司法”為主題的現場演示及研討活動。大屏幕上,同步展示著漓江流域山體水質監測、生物多樣性監測、游船航行監控、防溺水監控等。通過遍布漓江核心區域的攝像頭,可以實時看到天上、水面、水下的畫面,快速、精確且有效地監測漓江的“喜怒哀樂”,實現全方位、立體式漓江生態環境保護監測。

守護漓江,是一項久久為功的神圣使命。桂林市在用傳統方式保護漓江的同時,借助科技力量,創新“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工作模式,給漓江生態保護裝上“智慧之翼”。

桂林市委政法委聯合涉及漓江保護、管理、開發的10個單位開展調研,科學論證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全市成立“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專時租班,各成員單位與項目建設單位多次調研座談,深度探討功能模塊、技術參數、應用場景等實務問題,確保創建工作科學嚴謹、實戰實用。

2023年4月25日是桂林市第二個“漓江保護日”。桂林市啟動“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工作模式創建工作,并揭牌成立聯動中心,探索“智慧大腦教學+千里眼”辦案新模式。

桂林市委政法委牽頭建立漓江生態環境執法司法“大數據庫九宮格”,完善漓江風景名勝區內水體、山體、生物等自然資源數據和行政區劃、人口、網格劃分、生態環境行政執法等工作數據,在此基礎上搭建數字漓江5G融合生態保護利用綜合平臺。綜合平臺中的“智慧執法司法”應用模塊,還可以實現對漓江重點核心區域生態執法大數據的收集、存儲,以及生態執法案件派發、流程管理、可視化展示等。

攥指成拳,守護百里漓江不再“單打獨斗”

在桂林市靈川縣大圩派出所,遠程指揮中心大屏幕上滾動播放著漓江邊和江面的實時畫面,江中的垂釣者、執法人員巡江的情形清晰可見。

“在這里可以監控講座到多個重點區域的情況,一旦發現有破壞生態的行為,我們會第一時間通知距離最近的民警及時到達現場進行處置,隨后還會聯合漁政等部門進行聯合執法。”現場執法人員介紹,如今多部門協同合作的漓江“大保護”模式已成為常態。

守護漓江,絕不是一場單打獨斗的“戰役”,需要各領域、各部門攥指成拳、共同努力。一個全新的大數據聯動執法平臺、一套完備的聯合執法體系、一支訓練有素的聯合執法見證隊伍,匯聚成了漓江生態保護的強大合力。

2023年以來,桂林市充分整合生態環境保護資源和力量,以數字漓江5G融合生態保護利用綜合平臺為載體,依托漓江司法保護大數據聯動執法平臺,升級“星檢漓江保護數字小衛士”線索舉報小程序并入聯動執法平臺,市民通過手機小程序可及時舉報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實現“冷數據”到“活信息”的轉換。

全面延伸生態環境保護觸角,漓江流域沿線“一村一輔警”,漓江流域河長、林長、田長與“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鄉鎮(街道)政法委員等基層力量融合聯動,將發現的破壞生態環境行為信息通過手機上傳至平臺,實現漓江流域山水林田的系統保護。

針對數據共享問題,桂林市委政法委組織相關部門進行多次研討會商,確定了數據共享的范圍以及共享形式,明確具體內容、更新頻次、對接方式等事項,將所有共享信息匯聚到數字漓江5G融合生態保護利用綜合平臺,各成員單位可以各取所需。

據統計,2023年桂林全市共辦理漓江流域刑事案件149件188人,公益訴訟案件177件。漓江市區段10條支流“四亂一臟”整治成效明顯,非法捕撈問題得到有效治理,漓江風景名勝區非法采礦等亂采亂挖行為已經杜絕,漓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構筑“橫到邊、縱到底”的治理防線

位于桂林北部的貓兒山,被譽為“華南之巔”,珠江、長江兩大水系39條大小河流均發源于此。

茂密的山林里,幾名警務人員和網格員來回穿梭。他們常年駐守深山,寒來暑往,跋山涉水,肩扛著保護漓江源頭生態安全的重擔。

桂林市在貓兒山構建“網格員+執法隊伍”工作模式,由網格員收集信息和案件線索,以“智慧執法司法”應用模塊為中樞系統,通過關鍵字、詞推送至相應行政執法部門后,由行政執法部門統籌調查處置,實現全域管控。巡護員們還配上了無人機等設備,高科技手段大大提高了巡邏效率。

如今,高質高效的協同共治體制、高科技的現代化手段,成為桂林“智”理漓江的利器。

每年3月至6月是漓江的禁漁期,桂林市秀峰區解東社區生態巡防志愿隊隊員都會加大與公安、社區工作人員的聯合巡防力度,重點關注禁漁期的非法捕撈行為,并防范溺水事故的發生。

通過“黨建+網格+大數據”工作模式,桂林打造百里漓江黨建聯盟,劃分漓江水位線向外延伸200米內水域網格196個,設置2.8萬個生態保護微網格,鄉鎮全部配備網格專員,3.27萬名黨員群眾任監督員,構筑“黨員干部+村民+志愿者”的治理防線,形成以網格力量為基、部門聯動為主、科技手段為輔的生態協同共治局面。

以“大數據庫”為基礎,桂林市委政法委聯合11個部門共同簽訂框架意見,逐步建立完善數據共享、分析研判、日常聯絡、行刑銜接、矛盾糾紛聯調聯解等工作機制,推動執法司法高效聯動。

“七星區穿山巖酒窖旁的山坡植被被破壞了,可能有人養了雞鴨。”2023年9月1日,接到舉報后,漓江綜合執法支隊依托“數字漓江——智慧執法司法”工作模式聯動機制,聯合七星區漓管局、穿山辦城管中隊開展現場核驗,發現山坡上用鐵絲圍網圈了面積約50平方米的場地用于養殖雞鴨,部分植被被破壞。執法人員當場督促當事人拆除并進行復綠。

漓江綜合執法支隊當月在巡邏時還發現,漓江大圩段省里村水域和毛洲八隊水域共9條廢棄船擱置在漓江邊或者河灘上,嚴重影響漓江景觀環境。漓江綜合執法支隊會同漓江海事處、靈川縣大圩鎮政府組成工作組,進村入戶督促整改,并對9條廢舊船進行切割清理,恢復漓江生態原貌。

“廢船清理后,漓江更加干凈,視野更加寬闊了。”每天在漓江邊散步的王先生為清理廢船的行動點贊。

經過努力,桂林生態文明建設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居廣西前列,森林覆蓋率71.97%,國家考核斷面水質保持全國前列,漓江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Ⅱ類及以上標準。

(本報記者 周仕興 本報通訊員 曹長青 蘇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