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產業對全球是貢獻不去九宮格講座是威脅_中國網

台灣包養

近一段時期,一些西方國家頻頻指責中國“產能過剩”,稱中國新能源產品出口沖擊國際市場。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何亞東在1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中國新共享會議室能源產業對全球是貢獻,不是威脅。中國優質的新能源產品豐富了全球供給,推動了綠色低碳進程,有助于實現《巴黎協定》目標。

據估算,每輛新能源汽車每年減碳約1.66噸,中國2023年出口120萬輛新能源車,每年可減碳約200萬噸。何亞東表示,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綠色、數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產業化,并不斷催生新的技術,為全球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能。中國新能源產品性價比高、質量好、功能強,深受私密空間消費者青睞。中國新能源產品具有明顯的價格優勢,讓消費者更可負擔,也有助于緩解通脹壓力。中九宮格國出口歐洲的電動汽車價格,低于歐洲本土同類車型,但仍比國內售價高一到兩倍,利潤可觀,根本不存在傾銷。總的來看,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有力推動了全球綠色轉型、有力促進了全球技術和產業進步、有力增進了各國消費者福祉。

何亞東指出,所謂“產能過剩論”有悖常理和常識,毫無道理、完全站不住腳。對產能問題要尊重規律和事實,客觀、全面、長遠地看。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實背景下,供需問題要從全球看,不能只看一國。當今世界經濟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生產和消費都是全球性的,需要在全球視野下進見證行供需匹配和調節。不能因為一國的產能超過本國需求,就貼上“過剩”標簽。

從國際貿易實踐看,國際貿易的產生和發展就是各國基于比較優勢、進行國際分工合作,從而有效提升全球經濟效率和福祉。美歐日等發達國家長期向世界出口大量商品。美國所生產的芯片約80%都用于出口,德國、日本生家教產的汽車分別有約80%、50%出口,波音、空客生產的客機也是大量出口;而中國電動汽車出口僅120萬輛、占產量的12.7%。難道美歐日的出口就是合理的,中國的新能源產品出口就是過剩的嗎?

從產業發展趨勢看,綠色低碳是大勢所趨,隨著全球綠色轉型,對新能源產品的需求將持續擴大。據國際能源署研究,為實現碳中和目標,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需要達到約4500萬輛,是2023年全球銷量的3倍多,遠超目前全球供給能力。同時,新能源領域技術產品更新迭代加快,還將不斷創造新需求。總的來看,全球新能源產業仍處于起步發展、快速成長的階段,相關產能非但沒有過剩,反而是相對不足的。

“中國新能源產品廣受歡迎是企業‘拼’出來的,不是政府‘補’出來的。”何亞東指出,中國企業是靠長期努力脫穎而出的。從20多年前開始,中國企業就在新能源領域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和產業布局,通過激烈市場競爭,形成了自己的獨有優勢,包括技術創新優勢、產供鏈優勢、市場生態優勢。中國新能源市場是充分競爭的,通過優勝劣汰、大浪淘沙,不斷涌現出優質企業和產品。中國產業補貼政策是合理合規的。產業補貼政策源于美歐,世界各國普遍采用。中國的產業補貼政策主要是引導性的,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始瑜伽場地終堅持公平、透明、非歧視原則,只要在華經營的企業都可以平等享受。中國不存在世貿組織所規定的禁止性補貼,相關補貼政策已及時全面向世貿組織通報。反觀美歐,近年來補貼力度顯著加大,且帶有大量排他性、歧視性做法,給中國產品進入相關市場設置重重障礙,是典型的保護主義做法,違反了世貿組織基本原則。

何亞東認為,所謂“產能過剩”,過剩的不是產能,而是焦慮,本質上是相關國家擔心自己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以此為借口抹黑打壓中國,是“雙標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又一新伎倆。這樣的做法不僅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反而會絆倒自己,還將拖累全球經濟復蘇和綠色轉型。“中方堅定支持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決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相關國家應立即停止以九宮格‘產能過剩’為名打壓限制中國新能源等產業的錯誤做法。中方將采取有力措施,捍衛自身正當權益。同時將始終堅持開放合作,推動共同發展。”何亞東強調。